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975【殿试与分封】 (第4/6页)
大臣和士子都会跟随,思想也就慢慢传播开来。 只不过嘛,这个叫刘宗道的考生,有些没明白西伯利亚是啥情况。他以为西伯利亚之地,是俄罗斯的固有国土,所以把俄罗斯比喻为北狄。 第二名,陈淳,广东南海人。 这位考生,也有分封天下的言论,但更侧重于论述时事。 陈淳认为,现在的情况,更类似于诸子百家时代。 中国只是其中一个国家,世界上有无数国家,就像是春秋战国时争霸。 中国率先变法,犹如强大的晋国。但变法必须持续下去,否则别国极有可能后来居上,便如齐国、秦国、楚国的异军突起。 如果中国裹足不前,因一时强大而不思进取,就有可能被三家分晋。而欧洲那些国家,或者说奥斯曼、波斯、莫卧儿,就可能像齐、楚、秦那样崛起。 至于晋王在天竺封国,有利有弊。利于开疆拓土,传播华夏文明,但又埋有隐患,谨防步周天子后尘。 陈淳还写道,晋王封国天竺,而非封国南洋,就是在警惕这种隐患。南洋太近,以后要作为中国的本土,不可分封给任何一个宗子。 赵瀚继续翻阅后面的试卷,楚王赵匡枰排在第十五。 这个排名,阅卷大臣们费了心思。 因为殿试卷子,不用重新誊抄,只要是熟人笔迹,一眼就能认出来(馆阁体也有细微差异)。给楚王排名太高,未免有拍马屁之嫌;给楚王排名太低,又是不给皇帝和楚王面子。 既然前十五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