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艺时代_第四百三十五章 搭错手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四百三十五章 搭错手 (第6/6页)



    通篇嬉笑怒骂,针砭时事,各种嘚儿词满天飞,老百姓也喜闻乐见。

    冯氏贺岁片之所以能成功,首先是汪朔垫的底子。有些片子的编剧,别看标了冯晓刚的名,其实是汪朔写的。

    哪会电影局特不待见这位爷,不管啥内容,只要瞧见这俩字,妥妥一顿吊打。

    至于第二位,就是葛尤,他属于最合适的表演者。

    因为汪朔的风格,貌似非常的口语化,实际夹杂了大量的书面语和成语。葛尤却可以处理的不着痕迹,一本正经去演一个特不着调的事儿。

    而除他之外,往往还有很多神奇的搭档。

    比如傅彪、徐凡、英达、张国利等等,这些老戏骨子,瞅着角色不起眼,却能极为恰当的烘托气氛,甚至把葛尤的表现再往上托一托。

    就像相声里的捧哏逗哏,旗鼓相当,有来有往,那才叫瓷实。

    正是由于这个演员群体的存在,才造就了冯氏喜剧片整体的语感氛围,特贫,特贱,特才华!

    反过来看《天下无贼》,摒弃了讽刺喜剧的路子,以至于那种语感氛围荡然无存。

    包括黎叔这个角色,起初没想找葛尤演,他是临时救场的,编剧才给加了几句惯有对白,不然同样很无趣。

    可这样一来,就显得黎叔和其他人不一样,很突兀。尤其跟王薄,就像个在天桥胡混的老京痞,冷不丁扎进了西洋镜,到处朦胧。

    演技这回事啊,有时候真的受剧本和导演所限,具备条件才有发挥的地方。而刚才那段戏,褚青和葛尤演的都没问题,关键就在语言不搭,拧巴!

    那该怎么办?

    要么黎叔,要么王薄,台词推翻重来!(未完待续。。)睡觉会变白的文艺时代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