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百三十二章 戛纳随想(3) (第2/7页)
于自己的电影产业。 我们就简单粗暴。用比较LOW的手段去抵抗,初衷是好的,可对整体产业的促进与发展,并没什么卵用。 看不到改变,始终陷在烂片与伪大片的泥潭中。一步希望,一步失望。 褚青想起问这些,不是闲的蛋疼。 刘德桦说了那个亚洲新星导之后,他就在琢磨,因为扶持新导演之类的活计,自己从2000年就开始做了。起初是迫于无奈,可几年下来,他也惯成个毛病,看着那些好剧本就想给它拍出来。 丫就是运气好,没赔过。还赚了不少,但不可能一直走野路子。总拿自己做演员的收入去搞投资,早晚得亏死。 所以,先抛开能否合作的问题,褚青考虑的是如何把这件事情规模化,正式化。 皮埃尔讲的很清楚,他也有些启发,不过在国内肯定扑街。甭提别的,那么一大笔资金放在某局手里,谁敢保证能分毫不差的批给片方?谁敢保证能客观公正的挑选资助对象? 好吧。道路仍然漫长。 …… 转眼,戛纳影展过半。 大多数的参赛作品已经亮相,虽然评论有好有坏,但总体上有个共识。本届片子的质量比去年强出百倍。 两大场刊《银幕》和《综艺》,邀请了15国媒体组成非官方评审团,给这些电影打分。 迈克摩尔的《华氏911》,王佳卫的《2046》,库斯图里卡的《生活是个奇迹》,乔纳斯诺西特的《蒙多维诺》。排在前四名。褚青很喜欢的日本片《无人知晓》,排在第五。 而让昆汀“看得流泪”的《老男孩》,却很不受媒体待见,有五家给出了最低分:一个调皮的鬼脸。 至于影*帝影后的热门人选,张蔓玉几乎以压倒性的口碑一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