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313章:初见(二) (第3/6页)
而倘若卫国夺回了沫邑、蕲县等地,那么,在魏国与韩国之间,就好比出现了一个「缓冲地带」,在这片区域内作战,哪怕双方打得再激烈,破坏地再严重,魏国也不会心疼——因为那是卫国的领土,是卫人花费精力、耗费人力物力发展的领土。 但很可惜,上一代的卫王「卫纠」,为人颇为精明,虽然当时继位时颇为年轻,却也看出魏国的「不安好心」,可没有傻到让卫国给魏国挡风遮雨,作为魏国的东北屏障。 那一任的卫王「卫纠」,很聪明地将沫邑、淇县这些已经被韩国侵占的城池的「主权」,赠于了魏国,赠给了上上任魏王,也就是赵弘润的曾祖父「赵侈(chǐ)」。 不过即便如此,魏卫两国当时还是缔结了「同进同退」的盟约,虽然卫国的实力不足以与韩国抗衡,但对当时势弱的魏国而言,也是一股不可放弃的助力。 话说回来,在「魏王侈」与「卫王纠」的那个时代,魏卫两国其实还是作为平起平坐的盟友相互交好的。 几年后,「魏王赵侈」年老驾崩,将王位传给了赵弘润的祖父「赵慷」。 「魏王赵慷」,并不算是一位明君,在他的年代,魏国的国力不进反退,就连国内最强的精锐之师「魏武军」,也因为赵慷的好大喜功,在上党郡惨败给了韩国,从而导致魏国在当时呈现衰败的迹象。 但在此期间,赵慷还是做了一件对魏国有利的事,那就是他利用魏国的影响力,干涉了卫国的王储,扶持了一位对魏国亲善的卫公子。 这件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