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魏宫廷_第131章:新君执政【二合一】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31章:新君执政【二合一】 (第9/10页)

,「恋乡」的情结还是颇为普遍的,除非走投无路,否则,几乎很少有人会背井离乡,前往陌生的土地。

    赵弘润在想了想后,提出了一个让人感觉莫名其妙的建议:修路!

    修路跟这事有什么关系?

    朝中大臣纷纷表示不解。

    见此,赵弘润遂向其作出了解释。

    赵弘润认为,这个时代的人之所以普遍不肯离开故乡,主要还是交通不便的关系,打个比方说,安陵到上党相隔千余里,寻常百姓若是赶路,需要几个月甚至更久才能从安陵抵达上党,这还是在中途没有迷路的乐观情况下,否则,一两年都有可能。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百姓当然不愿意轻易离开熟悉的故乡。

    但若是交通便利,就比如,将轨道马车用于民间,可能安陵百姓前往上党,只需二十天到一个月工夫,这就极大地减少了百姓对前往陌生土地的惶恐——甚至于,就算他们思念故乡了,也可以再花个二十天到一个月返回故乡,不至于一辈子被栓在上党,直到年老临终,这才本着落叶归根的心思尝试返回故乡。

    听了赵弘润这个观点,朝中大臣们大为惊叹,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个因素。

    但不能否认,这个观念很有道理。

    然而,工部尚书孟隗却提出了异议:“陛下,似这般,工程太过于浩大。”

    现户部尚书杨宜也赶紧跟上一句:“且开销太大。”

    想想也是,在全国铺设道路网,而且还要设置轨道马车,天啊,非但工部要负累到吐血,就算是卖了户部也造不起啊。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赵弘润建议道:“钱的问题,可以向国内的商贾暂借,至于维护轨道马车的费用,朕以为可以向民间收取……乘一次车,可大大缩短民间赶路的时间,以微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