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魏宫廷_第149章:炫耀国力【二合一】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49章:炫耀国力【二合一】 (第6/9页)

费巨大力气开垦了田地,最终却得到了一块几乎不能生长作物的田地;而有的则人为造成,由于不当的灌溉,使得原本的优质田地,逐渐劣化为盐碱地。

    “贵署莫非是在想办法根治这类咸土?”齐国上卿高傒心中一动,忍不住问道。

    在听到高傒的话后,其余各国使者亦下意识地将目光对准了郑昭。

    想想也是,纵观中原各国,哪个国家国内没有这种只能摆着看的盐碱地?事实上,非但每个国家都有,而且数量还不少。

    倘若魏人有办法根治这种盐碱地,使其重新变成优质的、适合种植作物的良田,那可真称得上是天下之福了。

    在高傒的询问下,郑昭摇了摇头,解释道:“还在研究。……前两年,我国工部的官员前往三川郡探查土质时,发现三川郡中部的「川中」,以及西部的「崤山」、「函谷」等地,存在着大量天然形成的咸土,就如今探查的区域,咸土就高达几十万亩。户部与工部皆希望我冶造总署能想办法根治这些咸土。”

    “可有什么成效?”楚国的平舆君熊琥忍不住问道。

    要知道,楚国境内的盐碱地,可远远不止这几十万亩。

    说起来,楚国虽然国土面积大,但很多土地都是未经开发、人迹罕至的穷乡僻壤,尤其是楚西、楚中,充斥着大量茂密的原始丛林与沼泽地,以至于偌大的楚国,其实可耕种土地并没有太多。

    更糟糕的是,这个时代的农民普遍不懂得「育田」,往往会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耕种几年,在耗尽了土壤内的养分后,放弃这块土地另外寻找适合种植的良田;同时,也因为不科学的灌溉方式使得原本的良田劣化为盐碱地。

    这使得楚国虽然年年开垦田地,但良田的数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